强化红线意识 促进安全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宣传读本(第二讲)
第二讲
树立和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一、 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红线这一科学概念
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再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的划定,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执政理念“红线”与“底线”不同。“底线”可以靠近禾,加灬但不能逾越。“红线”则是“带电的高压线”,是命悬一线的生命线。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触碰,更不能肆意践踏。一旦触碰和践踏红线,就会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会遭受惨痛损失。因此对“红线”一定要有戒惧之心,时时敬畏红线,始终远离红线。不论是谁,触碰和践踏安全生产红线,就要承担责任,就一定要依法依规受到追究和惩处。
安全生产的不等式法则100001=0≠9999清楚地表明: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安全是1,发展、政绩、效益、利润等都是0。有了安全这个基础,其他一切才有可能,才有意义;没有了安全,即使各项工作干得再好,一切都是零。发生了事故不仅企业要受到损失,政府和企业有关负责人也要受到追究,一定要算清楚这个账。对于职工个人来说,更是如此。安全是1,位子、车子、房子、票子等都是0。有了安全,就能够去追求10000;没有了安全,其他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生命是第一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通往幸福生活、尊严人生的前提,失去生命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安全工作标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时时刻刻要判断自己是否处在安全状态下,分分秒秒要让自己置于安全环境中。
二、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形势,増强坚守红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
(1) 事故总量连年下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死亡人数接近14万人。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在国内生产总值从135823亿元增长到568845亿元,增长了大约4倍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1年实现“双下降”,事故死亡人数从2003年的13.7万人、减少到2008年、2009年、2010年的10万人、9万人、8万人以下,2013年继续下降到6.9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与2003年相比减少了近一半。
(2) 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遏制重特大事故始终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经过努力,2003年以来,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上了三个台阶。2003-2005年,全国年均发生重特大事故100起以上;2008-2012年期间,年均发生重特大事故下降到80起以下(76起);2013年重特大事故下降到50起以下(49起),减少了大约一半。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减少幅度更大2004年发生17起特别重大事故,2013年发生4起,减少了四分之三以上。
(3) 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显著改善。在煤矿安全形势最严峻的2002年,煤炭产量只有不到14亿吨,死亡人数却接近7000人。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37亿吨,死亡人数下降到1067人。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从2003-2005年的年均10余起(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发生百人以上事故6起),下降到2008-2010年5起左右,2011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年均1起,2009年以后杜绝了自人以上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的2002年接近5(4.96),2009年首次降到1以下,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0.288。道路交通方面,在车辆、道路和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04年以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实现“双下降”,2013年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4%,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9起,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水上交通、农机渔船、消防、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4) 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4项主要指标大幅下降,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从2003年的1.17,下降到2008年0.312,2013年又进一步下降到0.124,降幅近90%;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由2003年的4.57,下降到2008年的2.82,2013年下降到1.52,下降超过三分之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003年的10.8,下降到2008年的4.3,2013年下降到2.3,降幅78.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3年的3.724,下降到2008年的1.182,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0.288,降幅92.2%。
2014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趋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1.5万起,死亡8635人,同比分别下降2.7%和9%发生重特大事故11起,死亡和下落不明153人,同比分别下降38.9%和42.9%。特别是煤矿安全成效尤为显著,全国已经一年多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一季度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同比分别下降83.3%和88.9%。
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实并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认清目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首先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2013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0.9万起、死亡6.9万人平均每天发生800余起事故,近190人死于各类事故,还有大量的受伤人员和职业病患者。其次是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013年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49起,全国相继发生了煤矿瓦斯爆炸工厂、库房、市场和民居等火灾,输油管线和城市燃气泄漏爆炸,隧道危化品泄漏燃爆等重特大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惨痛损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14年3月1日,山西晋城至河南济源高速公路岩后隧道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泄漏燃烧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和失踪、12人受伤。另外,安全生产相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不相适应。
造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客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处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劳动就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加大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刺激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速组织生产,无证无照、证照不全等非法违法生产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
(2) 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主要是采掘业、重化工、危险化学品、建筑业等高危行业比重过大,安全保障能力低,这些行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全国道路交通发展快事故多,占各类事故的80%以上,每年有2亿多吨危险化学品南来北往、东拉西运。目前全国通车隧道近2万处、1.5万公里,在建隧道6600处、2万公里。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每千公里泄漏事故率为年均3次,远高于美国的0.5次、欧洲的0.25次。我国城市燃气用气人口达到4.96亿,且多分布于居民区、商业中心、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
(3) 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网、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等建设项目大量增加,规划设计的安全标准偏低,安全隐患突出。
尽管存在诸多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主观努力不够。一个时期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都属于责任事故,说到底都是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结果。从主观閃素看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得不牢,吸取教训不深刻,防范措施不严密,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二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低。三是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和管理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得力。四是监管执法不严,一些地方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失之于软、失之于宽,非法违法、违规违章问题突出,打非治违任重道远。五是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
上述问题既表明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安全生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表明了总书记安全生产红线这一科学论断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要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清醒地认识安全生产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显著成绩,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发展的信心;更要认清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增强坚守红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教训,自觉防止和纠正碰触、践踏红线的错误行为
一个时期来各地发生的重特大事故,都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薄弱,随意碰触安全生产红线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
(1) 安全生产“摆位”出现偏差。许多地方至今仍以GDP论英雄,按产值排座次。一些同志仍在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抓经济满腔热情急火燎;抓安全生产消极被动、不在状态。个别同志对于本地区高危行业结构布局、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及其监测监控情况、应急响应程序等一问三不知。一些企业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没有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错误地把生产、效益摆在第一,甚至要矿(厂不要命、要煤不要命。吉林八宝煤矿在井下多次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巷道和煤炭资源,违规指挥矿工冒险下井打密闭,酿成“3·29”“4·1”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一些企业认为安全生产不产生效益,费钱费力,不舍得在安全生产上投入资金、人力,导致一些隐患长期存在迟迟得不到解决,直至酿成事故。山东省博兴县博兴诚力供气有限公司,在焦炉煤气柜多次报警、安全员下达停产整顿指令的情况下,仍置之不理,盲目蜜干,最终导致“10·8重大爆炸事故。一些企业负责人把安全生产当作政府的事情、上级要求的事情,工作缺乏主动性,严重依赖政府推动。一些企业负责人不出事故不重视,有的甚至出了事故仍然不重视。贵州六盘水市盘江股份公司2012年发生“11·24”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企业不吸取事故教训,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又发生了性质相同的“1·18”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3人死亡。
(2) 招商引资、上项目不能严把安全生产关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把降低安全门槛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优惠条件,不依法履行安全评估和审批核准程序,上了一些安全隐患严重的项目,致使一些地方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成为隐患集中区、事故多发区。如发生“6・3”特大火灾事故的吉林长春市宝源丰禽业公司,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门在未对企业进行消防安全审查、明知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就颁发生产许可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一站式服务,使有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得以开工生产,最终酿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的惨剧,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3) 城市和企业规划设计建设没有遵守“安全第一”原则。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生产、生活的需要,更多地考虑土地的效益,而忽略了安全因素,在规划建设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规划建设阶段就埋下许多隐蔽性致灾隐患。如发生“1·22”事故的青岛市黄岛开发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向企业靠近,在原有油气输油管道上兴建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学校、企业等公共设施,使输油管道与市政排水暗渠叠压交又,致使原油泄漏之后顺着排水暗渠蔓延到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发生爆炸后给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致使这些居民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青岛事故暴露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上海翁脾冷藏实业有限公司违规设计、违规施工和违规生产,在主体建筑的南、西、北侧,建设违法构筑物,并将设备设施移至西側构筑物内组织生产。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后,擅自改变功能布局将原单冻机生产线区域、预留的水产精深加工区域及部分水产加工整理车间改为冷库,致使在发生液氨泄漏后,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的严重后果。还有很多的“三合一”、“多合”小作坊,在生产区域违规布置生活设施,导致发生事故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4) 整顿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不大。技术装备落后、安全保障条件低下的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小烟花爆竹企业是各类事故的重灾区。2013年小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数的54%和55%。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把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但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矿小厂关闭淘汰动力不足、措施不力,甚至姑息迁就睁ー只眼、闭一只眼。以煤矿为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从2005年年底的近2万(19828)处,减少到2013年年底的约l万处。但目前看仍然太多,云南、贵州、四川、山西等地区,煤矿数量仍然在1000处以上,至今仍然保留了一些15万吨、9万吨、6万吨甚至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个别地区整顿关闭进度缓慢,不能关实关死,甚至死灰复燃。
(5)对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一些企业非法违法行为严重,由此导致的事故居高不下。2013年以来全国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大约50%以上仍然是由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所导致些地方对非法违法行为熟视无睹。2013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多次派出暗访组,采用“四不两直”(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全国多个地区安全生产进行了暗查暗访,发现了很多非法违法的行为和企业,典型的通过媒体进行了曝光,引起强烈反响。例如湘赣交界、陕西韩城等地长期存在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情况,地方直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治。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知法犯法,违法违规组织生产例如,四川省泸县桃子沟煤矿在未经审批的区域内违法组织生产,且通过假密闭等手段逃避检查由于瓦斯积聚,违规放炮导致发生了“5·11”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从根本上纠正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薄弱问题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安全“红线”意识,说到底是一个发展观问题。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实质上就是要坚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各级领导同志,必须始终如一、牢牢站稳这个立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去片面地追求发展,关键时候必须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半步也不能退让。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安全生产旨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权益。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良心底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作为我们的最高职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去冒险
(3)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政绩观经济发展是政绩,安全生产同样也是政绩,而且是事关民生的最重要政绩。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时的经济发展而降低安全标准。招商引资、上项目一定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实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谁踩了“红线”谁就要承担后果和责任。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如果照样通过,照样给许可证,照样验收合格,那么最终不仅会酿成大祸,也会影响发展的步伐。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沉痛,一定要深刻吸取。
(来源:贵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生产宣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