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适应大学生活,努力成长成才”讲座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9-22

2025年9月20日晚,贵州大学南校区大礼堂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溪山论道·阳明大讲坛”第167期暨“红烛絮语·桑榆讲堂”首场报告会在此举行。贵州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长江同志以“努力成长成才,适应大学生活”为题,为千余名贵大学子送上“大学第一课”。贵州大学医学院关工委有关领导及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骆长江老师正在为师生上课


报告会上,骆长江以“大学是什么、来大学干什么、离开大学成为什么样的人”三问开篇,结合40余年从教经历,用“王阳明龙场悟道”“贵州大学‘溪山精神’”等生动故事,勉励新生“把大学读成‘大’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针对新生普遍面临的“目标模糊、网络依赖、人际焦虑”三大难题,他给出“每日三问”“三早一自律”“三师同行”三套“锦囊”,并现场带领同学齐诵《教条示龙场诸生》,将阳明文化“知行合一”的种子播撒进青年的心田。

医学院关工委领导及学生听讲


骆老师把记忆拉回自己的大学年代。他说,那时候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清晨的贵州大学操场薄雾未散,他却一年四季只穿着一件背心,沿着跑道迎接第一缕阳光,奔跑的脚步声教会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梦想的发动机”。他说今天要把这件“背心”披在贵州大学青年人学子的肩上——愿同学们在实验室与图书馆的灯火之间,让心跳与呼吸与青春同合奏,在追逐“博学笃行”的征程上,以强健的体魄为自己写下第一个注脚。因为,真正灿烂的未来,不仅镌刻在成绩单上,更跃动在每一次迎着朝阳的奔跑里。

骆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例子,让同学们感到兴趣盎然,受益匪浅。据悉,学校将依托“溪山论道”品牌,每月将推出一期“桑榆讲堂”,让“银发力量”与“青春梦想”在百年贵大同频共振,为立德树人注入源源不断的“银龄动能”。

 

 

图片:廖青谱(学生)

文字:张鸿杰(学生)

一审:王  洁

二审:兰  雄

三审:张  轶